右侧
黑客技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黑客教程 > 正文

胸怀大局找准工作定位_做好工作首先要找准工作定位

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2-07-13分类:黑客教程浏览:109评论:3


导读:导航:1、商务谈判中,如何协调好谈判人员之间的关系?2、新任办公室主任怎样做好办公室工作3、如何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4、检察机关如何服务大局5、形容自己...

导航:

商务谈判中,如何协调好谈判人员之间的关系?

一、要树立“一种理念”,增强做好办公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以来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国内物价呈上涨趋势,物价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树立办公室就是服务部、办公室主任就是服务员,办公室工作就是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新理念。怎样才能做好服务工作呢?

一要有责任意识。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树立“零距离服务”和“零差错服务”的理念。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全局的工作。如编发信息、传阅文件、呈办文件、拟草公文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件件事关全局,耽误了就是大事,就会贻误工作。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前提。作为办公室主任,必须保持高度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认真对待和切实抓好每一项工作,以保证全局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要有真诚情感。要牢固树立真诚服务的理念,对外要热诚,对来单位办事的人要热情接待、礼貌待人,即 “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片赤诚待人”,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对内要真诚,大家在一起共事,是事业的需要,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要在办公室着力营造一种团结和谐、温馨融洽的氛围,要加强品德修养,顾全大局,谦让包容。要多看他人之长,常思自己之短;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充满真诚之心,满怀真挚情感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关键,服务要热情诚恳、耐心细致,要多联系、多商量、多协调、多沟通,坚持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三要有效率观念。要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理念,要有强烈的时效观念和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做到遇事不推诿、不扯皮、不拖拉、不敷衍,不留工作过夜。要切实推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结办制,立说立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要事快办,按时按量、保质保效完成各项任务。要注重探索和把握办公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工作机制。

二、要找准一个定位,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办公室是参谋部、“智囊团”,是信息中心,是领导的左右手。作为办公室主任,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这就是一个办公室主任的准确定位。如何当好参谋和助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勤于调查研究,注重总结分析。办公室主任要围绕中心工作,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在工作中注重把握分寸,做到责任到位不失职,工作主动不越位,这既是一条工作原则,也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要学会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中调查研究,勤于资料积累,善于总结分析,及时准确地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多出点子、想办法。要深刻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握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把握领导的工作思路,留心领导平时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和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善于将领导零零散散的思路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从中把握领导的思想脉搏和思维走向,从而有效地为领导决策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做到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帮领导之所需,把办公室工作的重点转到当好领导决策参谋这一高层次的服务上。通过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全面地为领导提供有效信息,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善于管好事务,发挥协调作用。办公室主任要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坚定地贯彻上级精神,协助领导做好协调工作。一是服务不添乱。要尽力为领导减少琐碎性事务,让领导集中更多的精力想大事抓大事。在处理日常事务中,要依法依理、中规中矩,揽事不揽权、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二是解难不添忧。注重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把矛盾控制和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能一有问题就上交,一有困难就绕道,要敢于面对矛盾,要善于化解矛盾,为领导遮风挡雨、分忧解愁。三是成事不误事。办公室主任必须胸怀大局、心细如发,学会“弹钢琴”,统筹兼顾,科学安排,致力办公室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做到忙而不乱,繁而有序,大事不误、小事不漏,各项工作井井有条,环环相扣。

(三)敢于抓好督查,推动工作落实。督办工作是确保领导决策落到实处的重要一环,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敢于督办、善于督办是办公室主任的基本职责和要求。如何抓好督查工作,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突出重点。围绕县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紧贴全局重点,工作方式应从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工作重点应从重布置向重督查抓落实转变。不要不分轻重缓急,本未倒置,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关键环节,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提纲契领,带动全局。二是要完善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明确工作职责。要认真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做到年初有方案,每月有安排,每季有通报,年终有总评。三是要严格考核。按照人员分工,将每个人的工作目标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情况提出奖惩建议和完善机制、推进工作的意见。加强全局性工作的督查,做到事前有预案,事中有跟踪,事后有反馈。坚持不懈地抓好督查,抓好工作落实,针对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三、要强化一种素质,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综合效能

当好办公室主任,做好办公室工作,关键在于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充分发挥办公室综合效能的基础和前提。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勤学。把“要我学”的被动消极行为转变为“我要学”的自觉主动行为,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要系统地学习法律法规,学习方针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现代科技知识。通过学习,拓展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升参谋服务水平。其次要活学。学习要有计划、有重点,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为解决工作忙、事务多的矛盾,可采取化整为零、见缝插针的方式挤时间学;要诚恳向领导学,虚心向同行学;向报刊学,向典型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勤学多思,通过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聚沙成塔、聚腋成裘、积少成多,实现质的飞跃。办公室主任必须不断提高敏锐发现问题、辩证思考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强化综合协调能力,文稿起草要有精品意识,努力克服空洞、呆板、冗长的文风,力求思路新、角度新、意境新,增强文稿的政策性、生动性,努力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锻造高尚的人格,具有丰富的知识,掌握高超的协调艺术,这是当好办公室主任的基本要求。

二要强化奉献意识,搞好后勤服务。办公室工作不仅琐碎忙乱,而且处于上下左右的夹缝之中,既有来自上面的批评,又有来自下面的埋怨,众口难调。为此,办公室主任必须从思想上增强甘当后勤部长的服务意识,不计名利、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意识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要把握工作的前瞻性,明确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把握分寸,适时适度。要学会艺术性地传话,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务必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态度亲切、语气和蔼、语意明确,从而达到协调关系、促进团结,增进合作、化解矛盾、改进工作的目的。

三要加强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要把“公正办事、干净干事”作为自己的基本准则。办公室主任本身不是单位领导,本身没有权力,但由于身处领导周围,身处各种利益关系的中心,往往被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对此,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加强党性和品行修养,严于律己,不贪不占,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不断淡化领导身边这个“岗位”带来的光环,强化“岗位”赋予的责任,抵制不良风气,自觉接受监督,筑起拒腐防变的牢固防线,树立良好形象。一是要敢于开展自我批评、诚恳接受他人批评。乐于接受批评,才有自知之明,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工作中的差距。只有经常剖析自己,才能修正不足,弥补差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要保持锐意创新的高昂斗志。要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面临繁重工作压力、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后退、不畏缩,勇往直前,充满坚定的信念、充满乐观的心态,充满胜利的希望。三是要淡泊名利。办公室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办公室主任要有甘于清贫、甘于奉献、甘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要看淡权位、看淡名利、看淡荣誉、看淡得失,吃得起苦、吃得起亏,心态平和、宽容大度,把“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作风一尘染、清正廉明”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新任办公室主任怎样做好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是一个综合部门,作为机关运转的中枢和核心机构,是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各方的枢纽,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因此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工作开展。而办公室主任作为负责人对办公室工作的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办公室主任,我认为应该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树立“一种理念”,增强做好办公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树立办公室就是服务部、办公室主任就是服务员,办公室工作就是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新理念。办公室主任要围绕这一理念,做到“三有”:

一是有责任感。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全局的工作。如编发信息、传阅文件、呈办文件、拟草公文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件件事关全局,耽误了就是大事,就会贻误工作。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前提。作为办公室主任,必须保持高度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认真对待和切实抓好每一项工作。

二是有诚意感。对外要热诚,对来单位办事的人要热情接待、礼貌待人,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对内要真诚,大家在一起共事,是事业的需要,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要在办公室着力营造一种团结和谐、温馨融洽的氛围,要加强品德修养,顾全大局,谦让包容。要多看他人之长,常思自己之短;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充满真诚之心,满怀真挚情感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关键,服务要热情诚恳、耐心细致,要多联系、多商量、多协调、多沟通,坚持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三是有紧迫感。要有强烈的时效观念和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做到遇事不推诿、不扯皮、不拖拉、不敷衍。要切实推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结办制,立说立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要事快办,按时按量、保质保效完成各项任务。要注重探索和把握办公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工作机制。

二、找准自身定位,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办公室是领导的左右手。作为办公室主任,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这就是一个办公室主任的准确定位。

一要勤于调查研究,注重总结分析。办公室主任要围绕中心工作,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在工作中注重把握分寸,做到责任到位不失职,工作主动不越位,这既是一条工作原则,也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要学会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中勤于资料积累,善于总结分析,及时准确地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多出点子、多想办法。同时要深刻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握领导的工作思路,留心领导平时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和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善于将领导的思路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从中把握领导的思想脉搏和思维走向,从而有效地为领导决策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做到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帮领导之所需,把办公室工作的重点转到当好领导决策参谋这一高层次的服务上。通过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全面地为领导提供有效信息,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要善于管好事务,发挥协调作用。办公室主任要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坚定地贯彻上级精神,协助领导做好协调工作。首先是服务不添乱。要尽力为领导减少琐碎性事务,让领导集中更多的精力想大事抓大事。在处理日常事务中,要依法依理、中规中矩,揽事不揽权、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其次是解难不添忧。注重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把矛盾控制和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能一有问题就上交,一有困难就绕道,要敢于面对矛盾,要善于化解矛盾,为领导分忧解愁。第三是成事不误事。办公室主任必须胸怀大局、心细如发,统筹兼顾,科学安排,致力办公室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做到忙而不乱,繁而有序,大事不误、小事不漏,各项工作井井有条,环环相扣。

三要敢于抓好督查,推动工作落实。督办工作是确保领导决策落到实处的重要一环,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敢于督办、善于督办是办公室主任的基本职责和要求。如何抓好督查工作,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突出重点。围绕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紧贴重点,工作方式应从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工作重点应从重布置向重督查抓落实转变。不要不分轻重缓急,本未倒置,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关键环节,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提纲契领。其次是要完善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明确工作职责。要认真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第三是要严格考核。按照人员分工,将每个人的工作目标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情况提出奖惩建议和完善机制、推进工作的意见。加强全局性工作的督查,做到事前有预案,事中有跟踪,事后有反馈。坚持不懈地抓好督查,抓好工作落实,针对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三、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综合效能。

当好办公室主任,做好办公室工作,关键在于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充分发挥办公室综合效能的基础和前提。

一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办公室主任必须不断提高敏锐发现问题、辩证思考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强化综合协调能力。文稿起草要有精品意识,努力克服空洞、呆板、冗长的文风,力求思路新、角度新、意境新,增强文稿的政策性、生动性,努力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首先要勤学。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要系统地学习科技政策法规,学习现代科技知识。通过学习,拓展视野,更新知识,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努力成为“科技政策通”和“工作多面手”,不断提升参谋服务水平。其次要活学。学习要有计划、有重点,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为解决工作忙、事务多的矛盾,可采取化整为零、见缝插针的方式挤时间学;要诚恳向领导学,虚心向同事学;认真向报刊学,向典型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勤学多思,通过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实现质的飞跃。

二要强化奉献意识,搞好后勤服务。办公室工作不仅琐碎忙乱,而且处于上下左右的夹缝之中,既有来自上面的批评,又有来自下面的埋怨,众口难调。为此,办公室主任必须从思想上增强甘当后勤部长的服务意识,不计名利、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意识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要把握工作的前瞻性,明确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把握分寸,适时适度。要学会艺术性地传话,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务必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态度亲切、语气和蔼、语意明确,从而达到协调关系、促进团结,增进合作、化解矛盾、改进工作的目的。

三要加强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要把“公正办事、干净干事”作为自己的基本准则。首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加强党性和品行修养,严于律己,不贪不占,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强化“岗位”赋予的责任,抵制不良风气,自觉接受监督,筑起拒腐防变的牢固防线,树立良好形象。首先是要敢于开展自我批评、诚恳接受他人批评。乐于接受批评,才有自知之明,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明白工作中的差距。只有经常剖析自己,才能修正不足,弥补差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保持锐意创新的高昂斗志。要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面临繁重工作压力、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后退、不畏缩,以坚定的信念、乐观的心态,化压力为动力,勇往直前,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第三,要淡泊名利。办公室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只有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保持甘于清贫、甘于奉献、甘于吃苦的精神境界,才能正确对待个人得失,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远离浮躁,用心工作,热心服务。

如何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

按照高院政治部的安排,就如何理解、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向大家作一交流发言。谈点学习思考的体会,讲三个问题:

一、树立“服务大局”理念的重要意义

所谓大局是指全局的中枢和关键;是主导整体局面演进的大势;是事关整体格局的战略利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大局”,就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核心利益。“服务大局”是我们法院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法与国家是上层建筑中关系最为密切,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两种社会现象。法体现国家意志,国家的目标任务必然通过法律来确认和规定。国家的特色、职能和任务,决定着司法的特色、职能和任务。这是众所周知的基本原理,问题是从八十年代的依法办事为核心的“制度”的那个“制”的法制,到95年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理”那个“治”的法治,确实是完成了法制从手段到目标的转折,也就是把法治作为国家的治国方略、战略目标,因此不能简单把法看作是手段,那么能不能更进一步否定法在宏观上的工具性?不能,因为法治承载着国家的性质、目的和根本任务,立法司法者的任务是通过理性建构使法律制度更好地为社会目的服务,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法在宏观上具有工具性,法治作为国家治理方式,归根到底是受国家的根本任务所决定并为之服务。法治的使命必然与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是统一的、一致的。法官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依照法律的要求行使审判权确定冲突主体的权利义务和分配正义。但法官的视野不能仅限于法律世界,他还是国家权力体系的一员,他所行使的司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司法在国家权力架构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功能,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和民族国家中是不同的。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事务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共同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司法机关是执行国家法律的专门机关,是社会主义法治重要实践者和推动力量,是法治建设的关键一环。应坚持法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方向,保障服务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为国家、为人民掌好、用好执法权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司法工作者必须负担的神圣职责,也是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其次,服务大局意识是人民法官应有的素质要求

服务大局讲了多年,但对其内涵的理解较多的还是停留在应变的原则性概括,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把这种理解上升到服务大局是司法工作本身应具有的特征这样的认识上。最高法院肖扬院长2004年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曾提出:

判决不仅是单纯的法律责任的判断。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可能造成一系列社会影响的司法决策。历史上不少著名法学家都强调认识法律就是把握法律的意义和效果这一论断,霍姆斯的名言: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他对这句话的解释,其真正的含义在于说明,在适用法律规则时比演绎推理更重要的是感受时代的需要,是流行的道德和政治理论,是公认的公共政策等。法社会学的创立者庞德认为,法律制度是一种与特定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具有密切关系的现象,是协调社会利益的工具。法官则是权衡这些利益的“社会工程师”,他们只有了解其判决所影响的实际社会条件,才能适当地完成其使命。如果我们不带任何偏见,纵观中西方近代法治发展历程,就可以发现,在现代法律科学中,一项最重要的推进就是从以分析性态度转向以功能性态度对待司法,强调法律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西方法学家讲“社会功能”“公共政策”与我们讲服务大局在解决法的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上是异曲同工,不同的表述产生于不同的语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包括执政党的不同执政方式。将“服务大局”作为法治理念框架中的重要一环,正是为我国司法注入了更多的社会需求、社会意义和社会后果,反映着一种司法上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司法发展上的这一趋势和一般规律,决定了法官的角色定位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如何看待自己与法律的关系,这决定着法官在审理案件中自由裁量权的发挥程度,影响着法官的法律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如何对自己在政治国家中进行定位,这决定着法官运用司法权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由此可见,作为法官最起码的要求是懂得法律,这样才能胜任第一层次的角色定位,而要成为好法官,发挥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能动性,仅仅懂得法律还不够,必须关注和回应社会需要。美国联邦高等法院法官布兰代斯说:“一个法律工作者如果不曾研究经济学与社会学,那么他就极容易成为一个社会公敌。罗斯科?庞德则宣称:历史、哲学和分析,是法学家军械库中的三大武器。肖扬院长也要求,法官需要深入广泛地“了解历史,了解社会,把握形势”和“博学睿智”。纵观历史上的知名法官,都具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我国优秀法官代表宋鱼水等也是能够倾听时代的声音,感受时代的变迁,把握时代的精神,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法官应当能够分析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通过社会利益的分配与均衡来维持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具有广博而渊深知识的法官能够兼顾社会各种利益,对其进行调节并使之达到平衡与稳定,在疑难案件判决中显示出正确预测社会前进方向的能力。一个好的司法判决是因为它适应了社会或者时代的要求,而不仅仅在法律知识上是正确的。可以说,不管各种观点、理论学说在具体细节和特色上有什么不同,适应当代社会的现实,社会价值、社会利益或者社会效果是解释和适用法律的重要标尺,也是司法社会功能的定位。

法官的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必须从单一的审判功能向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多项功能上转变,把保障人民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疏导社会主体形成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竞争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民主文明的政治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局意识或者说服务大局是每一个人民法官应有的素质要求。

第三,服务大局是解决社会转型期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转型期。社会在急剧变迁过程中引起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变动,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也处于多发期。

一是群体性事件增多,人民内部矛盾增大。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最突出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群体性事件和信访问题的日益增多。

二是财富分配不均,社会分化加速。世界银行在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曾指出中国基尼系数增长过快,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短短几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贫富差距的急剧拉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三是阶层结构不合理,社会结构紧张。社会学家将中国的阶层结构描述成“金字塔型”,这种形态的阶层结构特点是:顶层呈尖端状,上层阶层人数很少,中间阶层呈过渡状,而下层阶层数目庞大。转型期是新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磨合期,竞争压力加剧,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这些因素致使处于金字塔底端的阶层在就业、生活与社会福利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引发他们对社会现实强烈的不满感和相对剥夺感。我们现在处于走向权利的时代,但也产生极端藐视权威张扬个性现象。最容易产生的是不满,最难以出现的是感动。

四是文化转型,价值观念缺失。原有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严重受创并逐渐解构,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的主体文化尚未建立,使社会上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加剧,容易引起社会成员越轨行为的发生。导致一些地方赌博、吸毒盛行,淫秽色情活动、非法传教活动、邪教组织活动猖獗,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甚至违法犯罪。

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存在的上述问题,司法机关担任着社会控制的重要任务,展望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司法能否承担这一重任,一定程度上,关系中国改革的成败和社会能否良性发展和稳定。如何在这种形势下把握好大局,服务好大局,是对广大干警新的考验和挑战。作为司法工作者,我们必须认清大局,服务大局,牢固的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增强对社会多元价值诉求的回应性,从而推动秩序正当性的形成和巩固。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能力,运用司法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服务大局”理念的主要内容

大局是历史的、发展的、具体的,决定了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主要内容要随着大局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这里最重要是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国情,发展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大局、服务大局必不可少的三个思维角度。法治理念是深层次的对法治涵义的意识和观念,是关于法治的原理、精神,既是一个国家法治理论的框架,又是现实法治实践的指导,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直观的反映,是对现实状态的引领,是立足现实对理想状态的追求。多年来,为了认识把握司法工作发展规律提出的现代司法理念当然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当吸收和容纳的,要防止和纠正的是在发展方向上不顾社会主义性质,不顾国情、不顾发展阶段的错误倾向。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为了更正确、更快地达到依法治国的目标。为了少走弯路而不是为了修正这个目标。当前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理念的主要内容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

党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各级法院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要正确把握经济全局,密切跟踪和科学分析经济形势,围绕促进经济发展,依法调节经济关系,务求使司法保障与救济措施,包括司法制裁措施,更适时、更适度、更有力、更有效,依法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健康推进。就拿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讲,中央提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我国创新体制的目标选择,是集中与分散协调,即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基础作用充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法律的引入与实行,既不能随意取代市场手段对应用性创新的基础作用,也不能放弃政府对组织公益性创新和促进应用性创新的义务,以增强创新主体的行为预期,保护其权益。

司法工作保障和服务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必须把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发挥司法在打击、服务和保障方面的职能作用,营造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从事这项工作,但要使审判职能发挥符合中央决定的要求,难度很大,因为我们面对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是:一经济增长方式急待转变,二政府职能运行方式要适时转变,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有不少难解之题。而现代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在互动中寻求均衡,博弈论为什么这么时兴,因为它正是在互动的前提下对决策行为的理性思考。物权法、反垄断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争议早就超出了立法技术的范围,是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之间的博弈,而且这是我国政治、法律制度的未来走向。可以说,公共利益的实现,主要不是靠政府的静态保护,在不少情况下,利益博弈的妥协产物才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常态。“替民作主”会逐步让位于“让民作主”。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背景的转型阶段,我们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法律和政策的关系,特别是对社会高度关注、有较大影响案件,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在法律的框架内兼顾良好的社会效果。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法律和法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要不断提高对政策和法律精神的理解,在法律空白处灵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政策的精神。

第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处于关键阶段,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期,人民法院保障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繁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一般来说要实现两大功能:一是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发展资源,二是有效整合各种利益群体。当前最突出的任务是利益整合和协调,整合利益关系,调解社会矛盾。在执政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命令、统治,必须致力于塑造思想的凝聚力、政策的指引力、体系的协调力、形象的亲和力,实现各阶层的利益协调,缓和矛盾。要减少闹事式维权和盲目维权,就要倡导协商式维权和有序维权,并真正提供切实可行的救济渠道。

审判工作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必须提高司法维稳工作的敏感度,尤其是对于处于酝酿隐性状态的危机,密切关注各类影响社会稳定的诱发效应,要防止出现社会危机感逐层衰减。防止各种敌对势力插手利用我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制造混乱。必须严格公正执法,切实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政治经济权利、劳动和社会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在审判和执行活动中继续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同时要注意用法律手段积极推动基层单位、街道社区进行民主与法治模式的治理,如参与社区矫治、构建联动机制、探索多元化纠纷化解模式。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原则,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促进服务民主政治能力的提升。

在服务于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充分考虑我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准确把握司法职能在现阶段的工作定位。坚持审时度势,因为法律的具体适用常常需要考察社会情势并以此为基础。倘若超越或者滞后于社会情势,会因为不具备社会基础的支持而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甚至产生不佳的社会效果。“冒进”决不等于先进,所以处理“立”与“不立”把握上要有大局观。二是不仅要看到过程性,更重要的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完成转型前,也就是转型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对原有路径的依赖,比如企业的现代化改造,目的是走向市场,但改造期间又必须依赖行政的指导和管束,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改革现状,计划时代的有关立法已不适应,但以市场配置为主导的立法解决不了转型期的问题,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在我国当前的转轨体制下,许多社会转型中的问题属于制度不完善或者发展中的问题,不是通过司法手段能够解决的。有些处理结果会引起社会稳定等复杂的社会问题,大大超出了法院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法律系统对社会的适应性这个问题上,不仅要观察社会的动态过程,也要看到控制社会变迁的功能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不是具备,更要关注法律措施的社会效果。滞后的话需要主动应变,超越也不行,如果从目标明确,但目前尚不能为的角度看,是无奈之举,但也是面对现实的理性选择。在行政诉讼中,出于特殊政策的考虑,对于形式上符合法律标准的起诉不予受理的情况表现地较为突出。如资本市场及企业改制中的一些政策性极强的问题,法院是难以通过合法性标准进行衡量的。对于某些足以判断和把握其走向的法律问题,可以不失时机地确立新规则,引导新发展,而对于涉及下岗职工、传销、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等的敏感性案件,最高院均根据形势作出冷静地判断,作出了相应的司法政策。这些做法有时与常规的法律适用结果可能不尽一致,但倘若简单地按照常规的法律适用方法进行决策,往往事与愿违。事实上,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也常出于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考虑,对一些敏感社会问题以程序上的借口予以回避。

第三,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方面的基本特点。民主法治,要求司法落实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公平正义,要求法官明辨是非、伸张正义,让绝大多数人共享发展的成果;诚信友爱,要求司法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倡导、维护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要求司法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安定有序,要求司法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确保社会长治久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运用司法手段惩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妥善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充分认识法院在化解社会矛盾、维系和谐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以人民法院应当担负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责任,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尽可能使矛盾各方形成良性互动、动态平衡的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在创建和谐社会中,要紧紧抓住善解人民内部矛盾这一症结问题。在法律秩序的框架内,慎重考量各种利益的正当性和位序关系,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使社会矛盾的化解建立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要把化解社会矛盾工作贯穿于司法工作始终。不仅要公正裁决争议,还要致力于缓解冲突、化解矛盾,减少社会对立,增加和谐因素。

在化解社会矛盾中,要把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作为新时期司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审判既是专业性很强的司法工作,也是一项政治性、社会性和服务性很强的群众工作,不仅需要有运用法律规则组织诉讼活动、依法裁决纠纷的职业素养,也需要有通过教育、说服、感化,创造性地做群众工作以调和社会矛盾的才干和能力。因此,对法官的司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民法院司法能力建设要从适应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国情出发,把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作为衡量和检验法官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努力提高法官准确把握社会矛盾性质、特点的政策水平,增强法官的亲和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以适应“礼俗”社会和民众现代法治素养欠缺的现实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平息纷争,减少和预防矛盾纠纷对社会的危害。

第四,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担负着为思想道德和先进文化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依法保障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顺利发展,通过审判、执行各类案件,依法制裁那些触犯法律的不文明行为,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弘扬科学文化精神、传统美德和公序良俗。依法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保护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不断激发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乃至每个成员的创造活力,着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建立。同时,通过公开审判、法制宣传等形式,增强司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拓展办案效果,引导社会主体依法进行社会活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持。

三、树立“服务大局”理念对法院工作的具体要求

服务大局不仅是一个法治理念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关键在于司法工作的成效。

(一)胸怀大局,切实增强大局意识

胸怀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古人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无论从事何种具体工作,负责的范围大小,都属于全党全国这个大局的组成部分;因而,我们观察问题、处理工作时,绝不能只埋头于具体事务,而应该与国家建设、改革大局联系起来。善于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自觉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部署、在大局下行动。服务大局工作做得好不好、成效大不大,不能单纯看办案数量,最终要看维护改革发展稳定、保障和服务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的成效。做到胸怀大局:

首先,要打牢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础。只有在科学准确认识和把握大局基础上,才能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服务大局上来。平时应加强对重大工作和问题的学习与调研,特别是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现阶段大局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随时了解掌握新形势新任务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全面正确地为大局服务。

其次,要善于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要学会从大局出发,以大局着眼,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之中来思考、谋划和部署,把本部门的工作,作为保障党和国家大局的必要环节努力做好。结合自身职责,认真研究把握大局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大局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目标方法。

第三,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全面正确的贯彻中央和上级的指示要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切实在结合上做好文章,既不照抄照搬,又保证不走样。

(二)立足本职,切实履行好审判职能

有些人觉得,讲大局,主要是高级机关的事,下面只要听招呼、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就行了,这显然是片面的。大局不是“摸不到,够不着”的目标,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空泛的政治表态,是工作内容、工作效果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体现,出色地、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大局最实际的支持和维护。我们的日常工作与大局工作密切相关,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是大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和实现大局工作的必要步骤和环节,所以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础。本职工作做不好,服务大局就是一句空话。

正确认识和处理立足本职与服务大局的关系,当前要注意克服和纠正两种错误认识和做法。一种是看不到大局工作对自身所从事具体工作的目标导向和方向引领作用,看不到检验我们具体工作成效的标准最终要看服务大局的效果,只管埋头苦干,不看方向路线;另一种是成天把服务大局挂在嘴上,就是不见切实有效的具体行动,不积极主动地通过做好本职工作去实实在在地推动和服务大局。

(三)自觉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两个效果”的统一在我国为什么得到如此的强调?可以说,这是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从法律适用的现状以及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革这两个角度进行考察。

履行司法实践,一般有可能存在两种极端:

一是僵化刻板地理解适用法律,把法律变成一成不变或者必定有唯一答案的教条,单纯的业务观,孤立看待司法工作,割裂司法工作与改革发展、与党和国家大局关系,脱离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大局、脱离保障服务目标孤立地抓政法工作,不顾大局去“发挥”职能;

二是无视法律的基本要求或者合理含义,甚至无视法律的规定,将“社会效果”庸俗化,使法律随心所欲地服从即时的需要或者特定人的需求,如为了本地、本部门的利益,或者为了领导的好恶,随意把法律弃之脑后,视为无物;为了尽快办理案件,违法调解结案;为了争夺管辖权虚构关联事实,甚至借口服务大局把什么事都包揽过来,干一些明显超出司法机关法定职能的事等等。

检察机关如何服务大局

A                                         检察机关如何服务大局

检察机关要立足当前,着眼科学发展,把服务大局作为检察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服务大局最直接的举措和最现实的体现。

一、充分了解地情,找准服务的切入点

各级检察机关所处地域不一样,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也不尽全然相同。这里说的“地情”就是各地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检察干警工作在一个地域,就要充分了解一个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和水平,找准检察机关服务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加快当地崛起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二、切实提高认识,增强服务的自觉性

检察机关服务大局,前提是认识大局,胸怀大局。大局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内涵。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发展是第一要义,检察工作作为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围绕时代主题,与时俱进,一心一意为加快发展服务,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要立足现实,解放思想,克服畏难情绪,畅通监督渠道,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在敢于监督、敢于碰硬,善于监督、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提高检察工作自身科学发展的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是检察工作主题的根本体现,检察工作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达到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央领导最为关注民生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和维护者,应当在各项检察活动中,把服务民生、保障民生作为完善和拓展检察职能的重要手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纠正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或乱作为等行为,并通过打击刑事犯罪、搞好涉检信访等途径,尽力减少妨害民生的案件发生,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使群众受损的权利得到有效救济。

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检察机关必须在做好传统意义上维护政治、治安稳定工作的同时,保障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秩序全面协调可持续稳定,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必须把稳定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把握,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秩序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的和谐稳定,统筹国内与国际环境稳定,要坚持“标本兼治”,既立足当前、解决现实问题,又着眼未来、采取长远措施,实现长治久安的全面而协调的稳定。

坚持统筹兼顾是检察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业务工作为中心,推动全面发展,既突出执法办案,又注重抓好政治工作、装备保障和综合服务工作。要依法行使批捕权、公诉权、抗诉权,对执法司法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保证监督的严密性,也要发现自身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建立起更加科学的工作机制;要提高打击和预防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履行好批捕、起诉职能,提高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廉政建设的能力;提高强化诉讼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能力,积极开展法律监督,保证执法不枉不纵,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科学发展,推出服务的新举措

1、立足本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检察机关服务大局途径主要是通过检察职能活动。坚持科学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履行检察职责维护社会稳定、查处职务犯罪维护政风清廉、加强诉讼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一是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有效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及国家利益,确保各类投资经营主体的人身生命、财产不受侵犯,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全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经营环境,这是检察工作服务大局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二是积极预防和严肃查处各类职务犯罪活动,对有关职务(公务)活动进行检察监督,为经济建设营造一个清廉勤俭的政务环境。三是加强诉讼监督,确保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永恒的主题,认真开展各项诉讼监督活动,是维护司法公平正义的保证,检察机关必须依法进行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事判决裁定监督和执行监督,切实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四是积极做好检察环节的综合治理工作,增强工作的敏感性和预见性,对发现的事件苗头,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适时提出检察建议,处理好涉检信访,给社会减轻压力,努力营造一个温暖的和谐的社会环境。

2、解放思想,推动自身科学发展。一是着力转变检察机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牢固树立办案数量、质量、效率与效果相统一的政绩观,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权力观。二是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检察工作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还不够强,检察业务工作、基层院发展还不平衡等问题;解决少数干警精神不振,不想办案、不愿办案和受利益驱动办案等问题;解决法律知识缺乏和监督能力不够,以及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三是着力构建有利于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规范部门职能,完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改革检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执法办案流程和行为,强化检察机关自身的监督制约机制。

3、规范执法,提升服务能力和效果。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增强服务意识;立足检察职能,坚持服务方向;依法惩治犯罪,加大服务力度;强化法律监督,拓展服务空间;加强犯罪预防,扩充服务渠道;把握法律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端正服务态度;改进执法方法,坚持文明服务;转变执法作风,提高服务效果;坚持从严治检,提升服务能力。

检察机关服务大局,就要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上下功夫、求实效,在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上下功夫、求实效,在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上下功夫、求实效,在深化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上下功夫、求实效,在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上下功夫、求实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改进和推动各项检察工作,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形容自己有大局意识

1.身在兵位,胸为帅谋,自觉树立大局意识,才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眼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才能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使各项工作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2.挂好“大局之图”,对表“北京时间”,自觉在把握大势、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才能乘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全局与一域的双赢。

3.以“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智慧统揽全局,以“开工没有回头箭”的决心锐意进取,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克难攻坚。

4.在履行岗位职能、开展具体工作时,应放眼全局、着眼大局,时刻保持对涉及领域的敏感性,全面、准确、动态把握各项工作的来龙去脉、内涵外延及具体要求,既要创造性、高质量完成常规性、事务性工作任务,又要前瞻性、高站位谋划落实最新指示精神。

5.要围绕大局反映情况、报送信息;要围绕大局出谋划策、贡献智慧;要围绕大局加强督办、促进落实;要围绕大局统筹协调、搞好保障。

6.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必须紧紧围绕大局、时时聚焦大局、处处服务大局,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7.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拥有智慧,就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廓清迷雾,见人所未见;具有勇气,就能像战士那样一往无前,创人所未创。

8.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和定位,真正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既跳出一域谋全局,又在谋全局中抓好一域。

9.把握大局要立足于“新”,认识大局要看到新变化,服从大局要体现新标准,服务大局要把握新要求。把握大势要立足于“准”。推进工作要立足于“实”。

标签:胸怀大局找准工作定位


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3 23:06:19  回复

    者必须负担的神圣职责,也是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其次,服务大局意识是人民法官应有的素质要求服务大局讲了多年,但对其内涵的理解较多的还是停留在应变的原则性概括,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把这种理解上升到服务大局是司法工作本身应具有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3 19:48:26  回复

    的形成和巩固。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能力,运用司法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3 16:33:56  回复

    室工作就是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新理念。办公室主任要围绕这一理念,做到“三有”:一是有责任感。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全局的工作。如编发信息、传阅文件、呈办文

欢迎 发表评论:

黑客教程排行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