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2-07-13分类:黑客教程浏览:111评论:4
针灸歌赋的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平第一骶后孔,距中线旁开1.5寸的是小肠俞。平第二骶后孔,距中线旁开1.5寸的是膀胱俞。总之,十二背俞穴都在脊椎骨两侧,应仔细寻找才能取准穴。
扩展资料: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
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针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针灸歌赋
背俞口诀公式是:大杼为一风门二, 肺三包四心俞五, 督六膈七八下无, 九肝十胆脾胃俞, 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五椎下膀胱居, 大肠关元十六七, 骶后孔中小肠一, 膀胱中膂白环俞。背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分布的俞穴,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俞穴,并与人体内脏相互对应联系。
灵枢背俞:“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难经六十七难》:“行阳,俞在阳。”指出五脏有病常在背俞穴上出现反应,按压背俞穴可以协助诊断。
同样张景岳谓:“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背之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俞”。因此,俞穴是联系内外的枢纽,是反映人体内脏生理、病理变化的窗户。
腧穴理论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在六阳经,原穴单独存在,排列在输穴之后,六阴经则以输为原。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做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十二经各有一个络穴,位于四肢的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络穴鸠尾位于腹,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脾之大络大配合应用时,称为原络配穴。十二经脉原穴包括:太渊、大陵、神门、太白、太冲、太溪、合谷、阳池、腕骨、冲阳、丘墟、京骨。
十二经脉络穴包括:列缺、内关、通里、公孙、蠡沟、大钟、偏历、外关、支正、丰隆、光明、飞扬二。
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旁开1.5 寸处。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
足太阳膀胱经
--顾皓量--
1.循行部位: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睛明穴),上过额部,交于督脉直至巅顶(百会穴)。
2.分支
巅顶部的分支:从头顶(百会穴)分出至耳上角。
巅顶向后直行分支:从头顶下行(至脑户穴)入颅内络脑,复返出来下行项后(天柱穴)。
下分为两支:
其一,沿肩胛内侧(大杼穴始),夹脊旁,沿背中线旁一寸五分,下行至腰部,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下属膀胱,再从腰中分出下行,夹脊旁,通于臀部,经大腿后面,进入胭窝中。
其二,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沿背中线旁三寸下行,过臀部,经过髋关节部(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胭窝中,向下通过腓肠肌,经外踝后面(昆仑穴),在足跟部折向前,经足背外侧至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膀胱,络肾,与心、脑有联系。
4.主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鼻塞,鼻衄,头痛,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5.病机分析: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本经受邪,则恶寒,发热,鼻塞,鼻衄;膀胱经之脉上额交巅络脑,邪气随经上逆则头痛;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下行项后,一支挟背抵腰,下行经股入奈窝,一支循背下行,至奈窝后又下行,至外踝折向前,至足小趾,经气不利,则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膀胱气化失司,则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6.本经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7.常用腧穴,左右共67穴: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 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 天柱大杼风门 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 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 神堂 譩譆膈关魂门阳纲 意舍 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 足通骨 至阴
穴位名称: 睛明 [经穴]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俞穴】 也叫“腧穴”或“输穴”。即广泛地指穴的总称,也即穴的别名。 五 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或足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注为俞」 。也就是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逐渐淮集输注到更大的水渠一样。全身 十二经各有一个俞穴,又称“十二俞穴”,其名称是: 肺 -- 太渊 大肠 -- 三间 心包 -- 大陵 三焦 -- 中渚(音“煮”) 心 -- 神门 小肠 -- 后溪 脾 -- 太白 胃 -- 陷谷 肝 -- 太冲 胆 -- (足)临泣 肾 -- 太溪 膀胱 -- 束骨
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俞穴,称为背俞穴。 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旁开1.5 寸处。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见图)。 俞穴除治疗相应脏腑病外,还可治疗与该脏腑有相关联系的五官病、肢体病。背俞穴常和募穴配伍,治疗脏腑病。 经穴分类名。 ①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如肺俞、心俞、肾俞、膀胱俞等。脏腑有病时其相应背俞穴往往出现异常反应,如敏感、压痛等;而刺灸这些穴位,又能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病变。 ②专指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五脏之背俞穴(见《灵枢·背腧》)。 ③泛指背、腰、骶部穴位(见《针灸资生经》)。
标签:背输定位
已有4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3 16:34:23 回复
邪,则恶寒,发热,鼻塞,鼻衄;膀胱经之脉上额交巅络脑,邪气随经上逆则头痛;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下行项后,一支挟背抵腰,下行经股入奈窝,一支循背下行,至奈窝后又下行,至外踝折向前,至足小趾,经气不利,则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3 15:37:28 回复
一致膀胱经的下肢部腧穴定位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顾皓量--1.循行部位: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睛明穴),上过额部,交于督脉直至巅顶(百会穴)。2.分支巅顶部的分支:从头顶(百会穴)分出至耳上角。巅顶向后直行分支:从头顶下行(至脑户穴)入颅内络脑,复返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3 13:49:22 回复
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旁开1.5 寸处。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见图)。 俞穴除治疗相应脏腑病外,还可治疗与该脏腑有相关联系的五官病、肢体病。背俞穴常和募穴配伍,治疗脏腑病。 经穴分类名。 ①指脏腑之气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3 17:16:04 回复
股入奈窝,一支循背下行,至奈窝后又下行,至外踝折向前,至足小趾,经气不利,则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膀胱气化失司,则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