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2-07-10分类:网站破解浏览:140评论:5
广东实验中学120周年校庆校友采访——何建罡
广东实验中学120周年校庆校友采访——何建罡
何建罡:63届校友,毕业于华工建筑系。
1954年3月出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副院长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砌体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材学术委员会轻骨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钢协混凝土啊结构协会理事
长安大学客座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兼职硕士导师
对母校情深意重,参与多项省实初中校区建筑物的设计及施工
第一次与何建罡老师联系的时候,我们发了一封很长的短信去介绍省实校庆的种种情况。就在我们还在为这次采访活动能否成功进行而踌躇不定时,何老师很快回了短信“好,什么时候?”坦诚与高效率,是何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采访定在了省实校内的敬师亭内进行,星期天的校园学生不多,亭子里可以看到省实的教学楼和实验楼,仿佛空气中都可以嗅出琅琅书声。何老师一身简洁的白色,虽然已是比我们年长几十届的老学长,但一举一动都流露出年轻的气息。亲切的微笑和出乎意料的善谈,一下子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起来。
那时候的省实
何老师是六三届的省实学生,他的父亲和儿子都是省实的学生。因此,他对母校有着一番特别深厚的感情,对省实的传统,也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入的了解。按何老师的话来说,能在省实读书,其实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在何老师读书的那个年代,要想考上中学,必须参加全市的统考。想要进入像省实这样的名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省实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有着比其他学校更为优越的师资条件。一般的学校没有开设英语这一门课,而何老师当时的英语老师,竟是国内有名的英文电影翻译家。这使何老师和他的同学比同龄人有优势。在那个时候,很多学校连续几年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而省实,却能有一半的学生顺利升学,差距就在这里拉开。何老师半开玩笑的说,放学以后,其他中学的学生都会选择聚集在越秀山看足球,而省实的学生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读书,这就是省实吸引他的地方。
当我们好奇地追问那时候的省实和现在到底有什么区别时候,何老师的答案是:现在省实的很多传统,在那个时候已经存在了。比如说课外的科研小组,像无线电研究小组,生物研究小组等等。那时候的生物课,也并不是单纯的读书,有时还要到学校的植物园去种东西,可以说是乐趣无穷。也有很多省实的学生去参加各类的竞赛,不过那时候的学生只是单纯的因为兴趣而去参赛,而不像现在,或多或少有着一些“一定要获奖的”的心态。总而言之,全面地发展这种理念在那时候的省实已经开始扎根。可以说现在省实的优秀,也得益于前辈们的开明和努力。
看学习:勤奋+全面知识+实践
在何老师读书的时候,流传着一句笑话: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然而这也是当时很多学生的真实写照。在何老师看来,死读书这三个字,有时候是必要的。
何老师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研究生。在参与工作十几年后再重返校园读书,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死读书”在这时候,可以辩证地译作勤奋。“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天晚上不到1点是不会睡觉的。”何老师笑着回忆当时那段艰辛的读研时光。由于文革的影响,基础知识的薄弱使他每做一件事都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工作。何老师认为,当遇到不清楚地问题时,参考别人的资料与经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通过与别人交流时,自身的经验与知识也可以得到积累,长期的积累,对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尽管何老师读书很勤奋,但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巧读书”似乎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在中学时代,读书对于他来说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那时候在省实读书,压力并不大,作业也不多。何老师每天在学校就将作业完成了,一放学就去书店看课外书。他尤其喜欢科技类的书,但其他内容的书籍,也或多或少地接触一些。不局限自身的知识,在何老师看来尤为重要。
“很多工科的学生总以为经济学属于文科,与自己无关,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何老师从学生时代,到后来参与工作,都尽量地接触各种各样的书。何老师毕业于华工建筑系,然而在工作时,会参与各种各样的设计,像水泥厂化肥厂的筹建等等,都必须具备多种的知识。退休后的何老师成为法人代表,他便特意地了解很多法律上的专业
你和学姐是怎么认识的呢?你们之间的共同点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寒暄几句,再转入正题。
具体请求就直说吧,委婉过头人家也会云里雾里,既然是“优秀校友的心得体会”,你可以借此给学姐冠上一个“优秀校友”的美名,成功率也会高很多。当然,你也要考虑对方是否有空,顺带问一句比较贴心。
最后如果学姐同意了的话,你一定要答谢学姐,可以是请客,或者帮一点忙。
1.以前在学校的生活 2.以前对学校的印象 3.现在对学校的印象 4.对学校的意见还有建议 5.对师兄师妹的祝福
写作思路:把你采访她所问的问题和她的看法写下来。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大。她,不分白天黑夜,只顾埋头钻研难题,炽热的灯光烘热了她的脸庞。我采访了她,了解了她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
您能简单地给我介绍一下你的成长过程吗?
没问题!从小,父亲就培养我对读书的兴趣,他经常给我买来适合我看的书籍,在父亲的培养下,书成了我最忠实的朋友,无论我在哪,我总会带着我的书,有空时,便拿出书来读一读。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是啊,当我爱上读书之后,一天不读书我便感到难过,书本上的知识已满足不了我的欲望,书就好像一瓶矿泉水,止住我对知识的渴望。现在许多学生一见到书本就头疼,感到很枯燥,您那时就没有这样的感受吗?那时的我非常爱读书,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享受,在我们读书的同时,也获取着知识。
回答原则
1 简明扼要地说明访谈目的;
2 具体说明我们需要何种信息(如有可能的话,举例),让被访者了解访谈所需的时间;
3 说明项目背景情况;
4 确定访谈对象能提供可靠的、必要的信息,向访谈对象说明他所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对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应加以赞赏;
5 这些意见应该听从领导的而不是我的;
6 如有必要,向访谈对象保证我们不会泄露任何谈话内容;
7 如有可能,向访谈对象提供调查结果等资料。
南开大学的知名校友:张伯苓、严修、陈省身、胡世华、姜立夫、张伟平 、吴大任、江泽涵、龙以明、孙昌璞、邱宗岳、涂光炽、申泮文、汪家鼎等。
1925年,校长张伯苓提出组织“出校同学会”以联络毕业同学,1929年10月南开校友总会正式成立。
南开校友总会的会员单位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自贡市蜀光中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天津市兴南中学、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九所系列学校。南开校友总会秘书处设在南开大学内。
2016年10月16日,南开大学校友周海冰、侯莹向母校捐款1亿元人民币,是南开大学建校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单笔校友捐赠。
扩展资料
201910月,南开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值此百年校庆之际,学校启动设立“南开大学杰出校友”荣誉称号,以表彰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在各领域和各行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重大贡献、以及为南开大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校友。
6月14日,首批20位来自历史、哲学、经济、化学、数学、物理、生物等8个院系的校友获得这一荣誉称号。他们长年专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均年龄79岁,均为学界公认的顶尖卓越学者。
这20位“杰出校友”(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是:刘国光、刘新垣、蔡美彪、王梓坤、卓仁禧、匡廷云、姚守拙、颜德岳、姜伯驹、方克立、张全兴、王占国、杨圣明、方国洪、常文瑞、张玉奎、孙昌璞、彭孝军、方复全、孙金声。
访谈录,顾名思义就是对访问谈话的记录。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在当今的各种新闻媒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香港凤凰卫视的王牌栏目之一——“杨澜工作室”,本质上就是访谈录的一种,其文字结集出版,名之曰《我问故我在》。而国内所有高品位的报纸,也都有这种文体。下边就以我校高一(2)班吴芸芸同学发表在《碧桂学子报》总第七期第八版的《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为例,谈一谈访谈录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前者相当于小序,后者则是全文的主体。如《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一文,开端先介绍了访问对象林文韬,然后点出采访的时间(中考前夕)和访谈内容(对高中生活的感受等),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作者向林提出四个问题,林分别作答,构成了本文的主体。最后一次问答则是访谈结束时的礼节性语言。至此,一篇完整的访谈录就成型了。
以上介绍了访谈录的基本结构格式。写好访谈录的关键是什么呢?
如果说写诗“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写访谈录,成败的关键也在“写”外——那就是“访问”。而成功的访问,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它是和读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分不开的。仍以《林》文为例,其中心话题是“对高中生活的感受”。之所以以此为中心话题,是因为很多同学及家长对高中生活非常关心又缺乏了解,而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因此四次问答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这样就抓住了关键,重点突出,访谈不枝不蔓,记录成文自然就紧凑严整。
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按一定的次序展开,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等)等,这样才利于访问的顺利进行,形成文字也才能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切忌东拉西扯,乱问一气。《林》文就主要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展开提问的。
再次,提的问题要内容具体,让访问对象有话可说,切忌空泛。更不要提假大空的问题,否则被访者要么不愿配合,要么胡乱应付,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形诸文字,读者也会望而生厌。
另外,还可以在每次提问新的话题前,适当的接过对方的话,延说几句,然后再转换到新的问题上,这样可以缓和采访现场的气氛,使文章过度自然,前后连贯。如《林》文的第四问,作者就先接着林谈的游戏机大赛的话题延说一句:“对,我也现场观看了比赛,对了,你还是参赛选手之一呢!”一句话拉近了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距离,然后话题一转,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总之,访谈录的写作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做好写前的访问。愿同学们,尤其是小记者同学们能利用好这个工具,将身边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及时向家长,向社会作出报道。
标签:优秀校友访谈聊天记录
已有5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1 01:57:20 回复
国光、刘新垣、蔡美彪、王梓坤、卓仁禧、匡廷云、姚守拙、颜德岳、姜伯驹、方克立、张全兴、王占国、杨圣明、方国洪、常文瑞、张玉奎、孙昌璞、彭孝军、方复全、孙金声。校友访谈 校友访谈访谈录,顾名思义就是对访问谈话的记录。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在当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1 01:31:34 回复
对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应加以赞赏;5 这些意见应该听从领导的而不是我的;6 如有必要,向访谈对象保证我们不会泄露任何谈话内容;7 如有可能,向访谈对象提供调查结果等资料。南开大学优秀校友访谈报告南开大学的知名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1 08:51:14 回复
时,便拿出书来读一读。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啊,当我爱上读书之后,一天不读书我便感到难过,书本上的知识已满足不了我的欲望,书就好像一瓶矿泉水,止住我对知识的渴望。现在许多学生一见到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0 22:19:36 回复
直延续到工作。何老师认为,当遇到不清楚地问题时,参考别人的资料与经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通过与别人交流时,自身的经验与知识也可以得到积累,长期的积累,对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尽管何老师读书很勤奋,但在他的人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1 07:28:00 回复
5、南开大学优秀校友访谈报告6、校友访谈 校友访谈访一名校友,撰写一篇访谈心得广东实验中学120周年校庆校友采访——何建罡广东实验中学120周年校庆校友采访——何建罡何建罡:63届校友,毕业于华工建筑系。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