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3-02-16分类:入侵后台浏览:91评论:4
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该采取群体预防和个体干预的措施,及时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一、血压管理
定期规范监测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应该接受脑血管评估,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根据是否有脑血管狭窄或动脉瘤等脑血管病变合理控制血压。对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早期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达标。
二、血糖管理
有脑卒中/TIA病史或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进行糖尿病筛查,建议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必要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 体育 锻炼。2~3个月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可选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 7%,但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年轻、病程短及无并发症的患者,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糖化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对于老年人、有严重或频发的低血糖史以及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三、血脂管理
各年龄段定期检查血脂,异常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值。首先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脂异常的分型决定。
伴有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根据危险分层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伴有多种危险因素、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 1.8mmol/L或至少降低50%;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注意有无肌痛等临床症状,监测肝酶和肌酶变化。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
1.推荐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根据Framingham量表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10%)个体化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2.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的二级预防,要加强科学的危险分层及分层管理(Essen评分或ABCD评分)。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外,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可以作为首选药物。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3.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应注意脑出血风险,在血压控制稳定后( 150/90mmHg)应用。
五、抗凝治疗
1.对于心房颤动不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的患者,根据危险分层、出血风险评估和患者意愿,结合当地医院是否具备抗凝监测条件,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如有抗凝适应证,应常规进行抗凝治疗。使用华法林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新一代抗凝药物沙班类具有不用监测INR的优点。
2.对于既往有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缺血性脑卒中/TIA病史的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颈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
3.对于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如无禁忌证,应尽早进行抗凝治疗。
六、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强调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脑卒中病程各阶段的证候动态变化遣方用药。
进行临床治疗。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常以突发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异常、言语不利、口齿不清等为主要症状,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成效及适宜技术是进行临床治疗,提高生存率。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即脑中风)平均发病年龄63岁,比美国的73岁早1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2014年“世界卒中日”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指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9%的速度上升,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已成为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王陇德介绍,自我国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以来,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地医院、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多年的筛查数据发现,我国脑卒中的患病人群特点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60岁至64岁的人最容易患卒中。此外,现有的劳动力人群,即劳动年龄人口,在卒中患者中占50%,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中国的发病人数会成倍增长。
风险因素分得更细 以前脑卒中危险因素有8个,而新修订的则细化为4+12。即4项主要危险因素和12项一般危险因素。如果有两项主要危险因素,或1项主要危险和两项以上一般危险因素,或者以前有过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都应该进行脑卒中筛查。 4项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年龄超过50岁。12项一般危险因素:房颤、心脏病;呼吸睡眠暂停;脑卒中家族史;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膳食中油脂过多;肥胖;男性;牙龈经常出血、牙松动、脱落;缺血性眼病和突发性耳聋。 筛查要先评估再检查 正确步骤应是,在门诊做完危险因素评估,如有必要,再做血常规、血生化十项、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四项、血沉、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脑血管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查完后如需要,再做脑血管CT、核磁、脑血管造影等。 然而,很多人就想查一查,没去脑卒中筛查门诊评估,而是直接跑到医院相关科室,述说自己的情况,要求医生开检查。结果常常是不仅浪费了自己的钱,还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专家提醒,有意识来筛查没错,但检查前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3项以上的危险因素。而脑卒中筛查门诊中的第一步,正是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自检。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细化了结果,分为5级,并规范了每级的应对措施,以便规范治疗。 一级:血管没问题,也没有风险因素或风险因素数量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的,属于正常人群定期自查。 二级:血管没问题,但风险因素达到上述标准的,属于轻危人群控制原发病。 三级:血管有问题的,如动脉粥样硬化相对稳定,属于中危人群长期吃药控制防止恶化。 四级:出现血管狭窄的,属于高危人群长期吃药控制。 五级:血管狭窄程度非常严重的,属于极高危人群建议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如颈动脉剥脱术和支架手术等。
脑卒中这种不良症状的发生,首先有可能跟患者存在高血压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因;其次,有可能跟患者存在糖尿病有关系;再者,有可能跟患者存在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有关系;最后,还有可能跟患者存在一些不良嗜好有关系。
现实生活之中,脑卒中这种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十分不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务必要及早治疗,否则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致命的伤害。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脑卒中的病因有哪些。
1、高血压
事实上,高血压这种不良症状的发生,往往就是脑卒中这种十分常见,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倘若在平常的时候可以把血压控制良好,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脑卒中的出现,建议成年高血压患者有必要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血压测量。
2、糖尿病
尽管糖尿病这种本身并不是十分可怕,不过糖尿病的存在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加速,继而诱发脑血栓出现栓塞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建议患者必须定期接受血糖值检查,特别是那些血糖偏高的患者,更加需要积极进行控制血糖。
3、心脏病
现实生活之中,有很多心脏病,包括房颤以及心肌梗死,还有左心室肥厚等,都有可能会诱发脑卒中的发生,在平常的时候,必须加强一下对于心脏方面的防护,在平常的时候,不妨借助心电图检查以及心脏彩超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4、脑血管病家族史
对于那些存在脑血管病这种情况的家族史的患者来说,出现脑卒中这种不良症状的比例,往往要比那些平常人高出一些,尤其同时还存在一些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很大程度会导致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5、不良习惯
那些存在吸烟以及饮酒这些不良嗜好的患者,出现脑卒中的危险性往往会大幅度提升。除此以外,经常食用油腻以及高脂肪,还有高糖分食物,往往也容易出现脑卒中。
近期,很多患者到医院主动要求进行“脑卒中筛查”。一方面反映了老百姓健康意识的提高普及,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作为医务工作者在日常的一线临床工作中,我也体会到了一些老百姓认识的误区,列举如下,以进一步提高您的科学的保健常识。1) 误区一,不了解卒中筛查包括哪些内容?目前临床上的卒中筛查大致包括以下部分,筛查卒中危险因素,包括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久坐缺乏锻炼、饮食不均衡、大量饮酒等;与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等;筛查脑血管情况,主要进行无创、相对便宜的血管超声检查,包括颈部血管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极个别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头CT或MRI检查,但不是卒中筛查的常规内容,无症状人群不需要进行CT或MRI。2) 误区二,忽视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危险因素。其实这部分完全不需要到医院筛查,您自己就可以知道,关键是知道后有没有下决心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切实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3) 误区三,不了解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这部分常规健康体检完全就可以做到,很多医疗机构提供的健康体检就足以涵盖这部分了,包括测血压、抽血化验、心电图等。常规健康体检的最大意义在于,及时发现慢性病(很多也就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及时发现肿瘤性疾病。而脑卒中筛查是不涵盖肿瘤筛查这部分的。所以针对筛查疾病危险因素这部分内容,建议中老年朋友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就足够了,这部分内容其实完全不必到卒中筛查那里“扎推”进行。4)误区四,卒中筛查就只是作脑血管超声。颈动脉超声发现斑块就惶惶不安过度焦虑,没有问题的就万事大吉继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继续抽烟、继续不运动。其实颈动脉彩超只是一个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动脉硬化的程度,和是否发生脑卒中并没有百分之百的对应关系。我们筛查血管超声的目的在于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现血管狭窄,选择进一步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法,比如发现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术治疗,以预防可能发生的比较严重的卒中。但是血管重度狭窄者毕竟占极少数。为了便于理解,可以用疾病链来比喻脑卒中的发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酗酒、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血管硬化、斑块、狭窄→心脑血管病(脑卒中、冠心病)。上医医未病,不管有没有狭窄,有没有斑块,都要注意控制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和疾病危险因素。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脑卒中筛查的意义所在。那么,哪些医疗机构可以进行脑卒中筛查呢?
标签:哪些人需要筛查卒中病人
已有4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访客 评论于 2023-02-16 18:46:02 回复
超声的目的在于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现血管狭窄,选择进一步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法,比如发现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术治疗,以预防可能发生的比较严重的卒中。但是血管重度狭窄者毕竟占极少数。
访客 评论于 2023-02-16 20:00:47 回复
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 3.对于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如无禁忌证,应尽早进行抗凝治疗。 六、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强调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脑卒中病程各阶段的证候动态变化遣方用药。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成效及适宜技术进行临床治疗。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
访客 评论于 2023-02-16 15:03:23 回复
险因素这部分内容,建议中老年朋友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就足够了,这部分内容其实完全不必到卒中筛查那里“扎推”进行。4)误区四,卒中筛查就只是作脑血管超声。颈动脉超声发现斑块就惶惶不安过度焦虑,没有问题的就万事大吉继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继续抽烟、继续不运动。其实颈动脉彩超只是一个窗口,在一定程
访客 评论于 2023-02-16 15:23:43 回复
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外,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可以作为首选药物。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