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cker发布时间:2022-09-18分类:黑客教程浏览:103评论:2
意思是:
1、重生得救。在神的眼中,重生得救的人才是真正的基督徒,没有重生得救的人,圣灵就不能住在他们的心里,更谈不上圣灵充满。
2、认罪悔改。圣灵是圣洁的,神是忌邪的神,圣灵不会充满正在犯罪的人,罪人将罪倒出来是圣灵充满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器皿,倒空越彻底,充满就越丰富(王下4:3—6)。
3、心灵渴幕。主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耶稣这话是指信他的人要受圣灵说的,也就是说,圣灵一般的充满,基督徒是可以渴慕的,可以祈求的,但不能强求、妄求。
4、顺从圣灵。彼得说:“神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也为这事怍见证。”(使5:32)基甸顺从神,圣灵就临到他(士6:34);以利沙顺从老师以利亚的话,领受了加倍的圣灵(王下2:9—14)。在五旬节时,门徒们因顺从主耶稣的吩咐,留在耶路撒冷等侯,结果圣灵降临,门徒们部被圣灵充满了。一个真正爱神的人,是以顺服来证明他对神的爱(约14:21)。
5、做清心的人。人要有正确的动机。为什么要得着圣灵充满呢?是为了要抬高自己,荣耀自己,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我们要明白,圣灵充满我们是为了让圣灵使用我们,主宰我们存清洁无伪的心,只有动机正确,才不会有私心。
6、摆上自己。求圣灵充满的目的,不是要利用圣灵,乃是要被圣灵使用。基督徒要将一颗奉献的心放在祭坛上献给神,是理所当然的。
基督,意思是“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司时要举行为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希伯来语发音为弥赛亚。《圣经》中的耶稣就是基督,耶稣是耶和华神的儿子,常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
约坦从他父亲乌西雅身上,看到对上帝忠贞是何等重要。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对主忠诚,上帝的福源源不断临到他身上。使他与亚扪人争战得胜,得着丰富的贡物。他也在国内广泛建设,坚固国防。在他秉政的日子,百姓安居乐业。但富庶与繁荣往往导致属灵上的疏忽,由于犹大各地的邱坛并未废去,百姓在邱坛上烧香祭拜,行邪僻的事。先知以赛亚被兴起,责备百姓因舒适而产生骄傲与自私的罪,他警告若不悔改,审判将会来临。果然,约坦逝世的当时,以色列和大马色的军队,正兵临耶路撒冷城门之下。历史重复证明:忠心事奉主必蒙福祉,一旦离弃悖逆灾害必至。
在士师记中有一个比喻,是约坦用以责备示剑人的:……有一时,树木要膏一树为王,管理他们,就去对橄榄树说:"请你作我们的王。"橄榄树回答说:"我岂肯止住供奉神明和尊重人的油,飘摇在众树之上呢?"树木对无花果说:"请你来作我们的王。"无花果树回答说:"我岂肯止住所结甜美的果子,飘摇在众树之上呢?"树木对葡萄树说:"请你来作我们的王。"葡萄树回答说:"我岂肯止住使神和人喜乐的新酒,飘摇在众树之上?"众树对荆棘说:"请你来作我们的王。"荆棘回答说:
"你们若诚诚实实地膏我为王,就要投在我的荫下;不然,愿火从荆棘里出来,烧灭利巴嫩的香柏树。"(士9:7-15)
在众树恳请它们为王之下,橄榄树、无花果、葡萄树很果断很坚决地给予拒绝,并且各自给它们一个非常明确的理由。它们都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也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它们并不会因别人的某种意图而改变自己,倒是希望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立场。能明白自我的,才不会迷失自我。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一个人信了主耶稣以后,他的生命会因主而发生了蜕变,处事为人的方式方法和从前有分别了,看人看事的眼光也会不一样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同时在发生改变。所以说我们基督徒在信靠神的人生中,我们该用怎样的一种心态眼光来看世界、看人生,该有怎么样的人生的价值取向?
一、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非常重要。定位准了,就会心平气和、海阔天空。正因为人们常常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所以就会"在职怨职",会为自己一时的失意,为自己所处的不好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心中充满埋怨,会"人比人气死人"。但是希望我们能从这个比喻中学到功课,要象橄榄树、无花果、葡萄树一样,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1、它们知道自己不是作"王"的料。如果知道自己天生就不是作"王"的料,就不要勉强自己,非要别人给你封一个"王"来做,有时给你一个"王位"你也作不来,那又何必呢?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活做。看自己要合乎中道,不要把自己估计得过高,免得骄傲、自夸。神给人的恩赐不一样,给每个人的能力也有大小,不一定都要是头,必须有人做手和脚。各人有各人的位置,各人有各人的功用。人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自己几斤几两重,自己心里清楚,这样就不会作那不切合实际的梦。只要专心顺服神的安排,神现在所给你的位子,就是最好的位子,也是最切合你现在身份的位子。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神所要的是在你的身上,为要成就神的美意。在你所处的环境中,在你工作的岗位上,为要使神的名得荣耀。神给你是什么,你就作什么,神造你时是作一棵"橄榄树、无花果树或是葡萄树",虽然成不了参天大树(无花果树、葡萄树),珍贵木材(橄榄树),国之栋梁,你就实实在在地作"橄榄树、无花果树或葡萄树",顺服神的美好安排,相信神的美意。神没有让你作摩西,你就安安心心地作亚伦、户珥。2、它们都知道自己活着不是为了作"王"的。橄榄树、无花果树和葡萄树都能明白自己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神造它们时不是要它们成为众树所供奉的"王",(不是来享受别人的供奉,不是支取,而是全然的付出)最重要的乃是要结出果子来,用橄榄油、无花果、葡萄酒来敬神和服务人,这是它们生存的目的。除了结果子供应别人,它们看不出自己还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其它实质性的好处(不结果子是白占地土,也将是一无是处)。敬神和服务人是它们的存在价值。是它们的价值所在,也是它们的职责所在(人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目标很清楚,目的也很明确,它们都明白自己的功用,也知道造物主创造它们时的意图,就不敢辜负神和人类对它们的期望。
人很容易在别人的推荐力捧下,而飘飘然,不能自我,以为自己就是"王"了。然而它们不想作众树之"王","飘摇"在众树之上。只是想找回自己,只想作回自我,别无奢望。就如主一样,他知道自己来世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天父的救恩计划。虽然他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万王之王,但是他却拒绝别人强逼他为王(约6:15),反倒降卑自己为门徒洗脚(约13:5),他说:"我来不是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参太20:28)
基督徒的人生中应该知道是在于敬神和服务人,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私欲,来教会中实现自己"为王"的目标,来享受一下"为王"的特权。希知在教会中为首的反倒是要作众人的仆人,大的要服侍小的,教会中没有"王"可做,只有同蒙天恩的弟兄姐妹。知道了这些,这样就不会在乎为大为小了。作不作"王"就不是太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职责所在。神创造人,在人的身上只有一个目的---荣神益人。
基督徒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这样就不会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叹,就不会心里常常感到不平衡,就不会怨天尤人,就不会在教会或社会中争"谁为大"。其实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兑现自己的理想,大事小事上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要为自己处于最底层而愤愤不平,须知"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提后2:20)各有各的用途,顺服神的安排,作什么都能无怨无悔。
二、立足本位,尽上本份
对于基督徒,寇世远监督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本分要尽,立场要站,工作要作。"我们不可迷失自我,忘记自己的本分。在圣经中主警告我们不要成为:
1、失味的盐盐本是为了调和作用,失去了本身的自然功用,对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参路14:34-35;太5:13);2、白占地土的无花果树无花果树无非是结果子供人的享用,这是它的本分。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就是白占地土(参路13:6-9;太21:18-19);3、不发光的灯灯台本来就是为放置灯而设计的。然而灯不放在灯台上,反而是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是灯不亮,也不是灯没油,而是把灯放错地方。基督徒要为主发光,不要让世俗的一切把我们的光遮蔽住(参可4:21;太5:13);4、不好好运用的才干(恩赐)那有一千银子的人怕失败或是觉得自己只有一千太少了,把那一千银子藏起来,没好好的运用神给人的才干(恩赐),埋没神给他的能力,没有发挥肢体的功用。(参太25:14-30)
盐、无花果树、灯、才干(恩赐)它们的作用本来就是为了造福于人,可以让别人从他(它)们的身上得到好处的,以此来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作用,可是他(它)们却没有发挥功用,结果是让主放弃!
宗教的产生最初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
从最早的巫师、祭祀(包括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卜算和祭祀人员)都有很高的政治地位,甚至有时候当政者也无法违逆。到后来的三大宗教,佛教最初就是为了巩固王族(属于刹帝利二等人,一等人是婆罗门)的地位,后来政教合一就自然不用说了;基督教就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从基督教创教到被定位罗马国教,宗教和政治的相适应,并最终双方互相妥协,基督教教义随着政治需求发生变化,政治的变动影响了宗教,同样宗教的变革也影响了政治,比如十字军东征。伊斯兰教从产生之日起就是和政治结合的,宗教的哈里发作为宗教和政治领袖是不可分割的,包括现在很多国家也是。
要说政治控制宗教,就拿中国来说,三武一宗灭佛是佛教适应中国本土化的一个过程,因为和政治需求相违背,所以才有了灭佛的事情,到后来就形成了中国本土的大乘佛教。而伊斯兰的中国化也很明显,这里还包括了外来民族的汉化,最初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等中亚人带来了伊斯兰教,在与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这些人形成了一些少数民族,同时明朝时期朱元璋的民主正常促进了伊斯兰的中国化,最明显的就是在中国伊斯兰历史上有一批“回儒”,他们本身是伊斯兰学者,但是通晓汉学,有些甚至是大儒,比如刘智、马本斋等人。基督教更不用说了,中国的基督教是唯一宣布脱离梵提冈教皇管理的一支基督教徒,沿着自身中国本土化的基督教道路前进。
马克思也说了,大概就是说宗教是现阶段存在的一种现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适应社会直到慢慢消失。总的来说,我国自古以来对于宗教都有自己的处理办法,包括现在,信仰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各宗教信众总的来说也是和平共处,一切好的宗教都是引人向善。
1、基督,来自于希腊语Χριστος或Christos,意思即是「受膏者」(古代的以色列王即位时必须将油倒在国王的头上,象徵这是神用来拯救以色列人的王,后来转变成救世主的意思),也等同于希伯来语中的名词弥赛亚,意思为「被神选定」。在基督教中基督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专有名字。
基督一词常被误认为是耶稣的姓,因为圣经中曾多次提到「耶稣基督」。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称号,按现在正常的语序应为「基督耶稣」,意思是「受膏者耶稣」。追随耶稣的人被称作基督徒,因为他们相信耶稣是他们的救世主,或在旧约书中所预言的弥赛亚。大部分犹太教徒反对这一观点并仍然等待着弥赛亚的到来。而大部分的基督徒现在正在等待基督的第二次到来,从而验证弥赛亚预言馀下的内容。
2、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
《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是英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发表的一篇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是基督徒的论文。罗素于1927年3月6日以此为题在伦敦发表演讲,并将它和其他论文一起发表于《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ISBN 0671203231)一书中。
罗素首先论述什么是基督徒,然后论证上帝是否存在,对支持上帝存在的论点,包括最初起因论、自然法则论(牛顿提出)、目的论、神明道德论等,一一阐述并认为它们不能从逻辑上予以证明。罗素主张人们真正信仰上帝的原因并非由于理智的论点,而是从儿童时代起就受到的熏陶(What really moves people to believe in God is not any intellectual argument at all. Most people believe in God because they have been taught from early infancy to do it, and that is the main reason.)。
罗素还探讨了基督的道德品质。由于基督相信地狱,罗素认为基督不是一个真正慈悲的人。罗素认为历史上到底有无耶稣其人是值得怀疑的。罗素认为基督教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教会,从古到今一直是世界道德进步的主要敌人(I say quite deliberately that the Christian religion, as organized in its churches, has been and still is the principal enemy of moral progress in the world. )。
罗素最后指出宗教是建立恐惧之上的,并呼吁人类要独立思考,勇敢的面对世界的一切,用知识、善良、勇气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
3、给反教者和教徒的话
◆:你对反基督教的年轻人有什么话说?
◇:不要浪费时间试图改变某个基督徒的信仰。绝大部分的信徒的理性已被扭曲,他们强调的是“信”而不是“理”,是不可能通过说理改变信仰的。应该把目标定为争取中间人,防止更多的人被稀里糊涂拉入了教。同时,如果公开批判基督教,要有被众多基督徒攻击、谩骂、诅咒、骚扰的心理准备。
◆:你对年轻的基督徒又有什么话说?
◇:一、尽量以变通的态度看待《圣经》,不要拘泥于《圣经》的字句和具体教义。实际上现在大多数的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徒和自由派新教徒,都只把
《圣经》看做寓言,而不是真实的历史,对其教义也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这是值得赞赏的。二、不要为了传教就不负责任地传播谣言,更不要有意撒谎。我知道的不少基督徒都有撒谎习惯,大概觉得是为上帝撒谎的,就无可非议,但根据一般的道德标准,则是厚颜无耻。三、不要狂妄自大,对生物学一知半解就要否证进化论。若对进化论问题感兴趣,应先去认真读点有关科普著作。
一、探访工作的意义
探访(或探望)工作是教会圣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少。教会是基督身体,故肢体之间必须有血液的流通,教会是葡萄树,枝子之间必然也有生命上的联络。同工同道之间互相关怀,实行彼此相爱,是圣经的不变的教导(腓2:4)。事实上,牧养工作由真理与爱心两方面组成,讲道是真理牧养,而探访则是爱心牧养。二者缺一不可。探访工作做得好,弟兄姐妹就得到帮助,教会的事工也会因此兴旺。传统上,探访只落在传道人的肩上。其实,全教会的信徒都应在这事工上有份,平信徒领袖应起来作好榜样,参与教会的探访。参与探访的信徒也应与传道人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报告有关教会内弟兄姐妹中发生的意外或突发事件,让传道人可尽牧者责任,流露教会的爱心。因此,在推动和实践教会探访工作方面,需要传道人和信徒共同努力。
探访可以“认识人”,便于按时分粮。
主是好牧人,好牧人认识自己的羊,并能叫出他人的名字(参约10:1—10)。对每一个被称为“牧者”的传道人(或教会的义工传道)而言,有责任和义务去主动地认识教会内的信徒,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灵性光景,以便掌握牧养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信徒的需要能扩大牧者代祷的范围,信徒的见证能激励牧者事奉的信心,信徒的关切能成为牧者供应的方向,信徒的爱戴也每每成为牧者爱主的再动力。在探访过程中,牧者可针对信徒不同的情况和需要作勉励,对症下药。而这安息日和聚会之中是无法向会众作到的(参约3:8)。而对肢体而言,彼此认识是彼此相顾的前提,关怀信徒生活,建立肢体间的感情,相互勉励就可同得安慰(弗6:22,西4:8)。
探访可以“得着人”,便于引人归主。
如果说撒但也有“美德”)的话,那就是它很“殷勤”。圣经说它“象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试想,它若真要“遍地、、、、、、寻找”,不化点工夫行吗?就灵界的争战而言,我们去探访一个被罪恶所捆的人,就像我们在和恶者和罪恶的孽海中争夺一个人的灵魂。当然,谁拉得越紧,谁就越得着人。如果你的代祷簿上有一百个人的名字,但你仅仅把他们的名字借着祈祷送上高天,然后让神处理,而自己连探望都不去,那还是不够的。
耶稣来到这世界上,也是“为了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0),但主升天以后,就是要差他的门徒去寻找。所以探访工作也就是“翻山越岭”寻找人的工作,是接续道成肉身的主做完地上的工。既然撒但在寻找人的事上很化精力,我们作为基督的精兵能懈怠吗?如果你今天在传福音聚会中得着许多人的签名,表示要信主,那么紧跟着你就得立刻安排人去探访,至少在一周内,你必须安排人去走访或联络。让他们感到有人在注意他们,教会很重视他们,并且初尝基督家庭的温暖。传福音聚会增加,探望就要越加紧跟上;如果探望赶不上,那福音传播就大大的打折扣了。
探访可以“服侍人”,便于传递圣爱。
探访工作就到底是爱心工作,是一种见人“饿了…….渴了……..给他吃给他喝”的工作(太25:35—40)。是一种“勉励灰心的人,扶持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的工作(贴前5:14)。教会里哪一位同道信心软弱了,祷告松懈了,交通隔开了,聚会不来了,身体有病了,家庭遭难了,夫妻不睦了,以及同道要出远门了等等,都是我们去安慰、鼓励、关怀的时候。要知道一个处于逆境中的人多数是希望别人去探访的,有时你不一定能帮上什么,但能与他(她)表同情,与他(她)一同把难处交托给神,并聆听他(她)的倾诉,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了。许多感恩在探访中发现,许多误会在探访中被消除,许多眼泪在探访中被擦干。
探访可以“坚固人”,便于造就教会。
如果讲道是牧养,那么探访就是喂养。把真理和爱心送上门去,这正是主耶稣的工作(路10:42)、他善于到人的家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个别牧养。例如:耶稣到撒该(路19:5—6)、利未(可2:15)、西门(可14:3)、拉撒路的家里(约11:11)等等。家庭走访因为其更具针对性,故其果效有时胜过主日大堂内讲道。对每一个肢体而言,能与其他信徒真正能建立友谊的地方是在他(她)的家里。因为肢体间的亲密和相爱,促进了教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探访工作是个别栽培的有效方法,耶稣传道时,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要,所进行的教导、方法也各有不同。这就像一位有经验的医生,要想根治一个患者的疾病,必须对他(她)有详细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为他开单独的处方。照样,要牧养、料理、造就每一个信徒,如果没有个别的接触是不易达成的。因为存在持续的关怀,信徒的信心也就常被坚固(徒14:22)没有探访工作,等于教会没有“眼睛”,信徒跌倒、流失,甚至被异端邪说掳去时教会也反应迟钝麻木,这就给撒但愿以可乘之机。因此,探访工作对教会而言也是“扎紧篱笆”的工作。同时,探访工作也好象在为“教会把脉”,可以随时见到教会在不同时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听到信徒对教会工作的正反两方面意见,以便及时反映给教会负责同工并采取有效的应对和策略。
保罗说:“各房先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上帝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2:21—22)可见,探访是将信徒“联络得合式。”只有这样,才能渐渐成为主的圣殿。千百年来的无数教会经验证明,要想使教会复兴,只借着讲台上那一段时间是无法达成的。因此除了讲台供应要丰富以外,做好探访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针对性地带领众信徒在基督里长进,也是教会增长的途径。
二、探访队伍的组建
目前,中国教会多数地方是“羊多牧少”,探访工作若单靠传道人去做是不现实的。故此教会要发动信徒参与探访事工,组建探访队伍上。
1、探访员的资格
(1)必须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只有生命才能繁殖生命,只有一个有生命的枝子才能结出属灵果子。
(2)必须对人们常存爱心,对探访工作有内在负担。因为只有爱慕善工,才能作好圣工,只有怀惴爱心而去,才能真正造就人。
(3)必须对信仰要道有较多的正确的了解。因为探访必伴有辅导和劝勉,若要在真道上不成为“瞎子领瞎子”或“无用的医生”。就先必须自己在信仰要道上有明白的掌握,并能会有清楚的表述。同时,探望人员是代表本教会去探望的,所以要了解本教会内部的一些基本情况,信徒若有询问,要全面正确地予取予以回答,做到既能实事求是,又能造就教会和本人,不利于团结和有损于神名的话尽量避而不谈。
(4)必须是身体比较健康,特别是思维正常的人。因为这是任何工作的基本条件,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无庸讳言,目前农村教会内不少信徒身体有病的不少,其中不乏心理不太健康甚至思维不正常的人。这些弟兄姐妹一方面我们应同情关心他们,但如果请他们去探访别人,则既难为了他们,也不可能有较好的工作果效,甚至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2、探访员的存心:
敬畏心:认识探访是事奉神,不应该有丝毫私心杂念。既然是事奉,就当舍得使用最有价值的时间为主作工。有了敬畏神的心,凡事均能循规蹈矩而行,一丝不苟。
信心:一切圣工都是不靠势力才能,探访也是圣工,既要谦卑向神依靠交托,又要有具备刚强斗胆的勇气为主作见证。
爱心:不是例行公事,应视信徒为亲人。实践“彼此相爱”精神。
耐心:有些被访对象可能喋喋不休,也可能当面使你难堪,故需心理准备。探访员应认定基督为生命之主,愿竭力遵行主的旨意。
忠心:不怕脏、不怕臭、不偷懒、在老弱病残前不皱眉掩鼻,做到平易近人。不“偷工减料”,不推诿拖延。
清心:心清意洁,端庄正派,财色不存,讨主喜悦。(参罗16:16)。
慧心:运用神所赐的智慧,灵巧机智,见机行事。不行只有热心而没有智慧的事。家庭探访时,要借着观察和谈话,机警地了解这家庭的属灵问题,然后把当有关的圣经真理用合适方式提出来,来达到帮助他们的目的。
3、探访队的组织
(1)在教会内公开招募,自愿报名
在主日或其它聚会场合分开向会众报告动员,强调探访工作意义以及探访员的条件和资格,然后根据自愿登记的信徒名册各他们的住址为依据,以近为邻,并结合实际情况,或3—5人或4—7人为一小“探访小组”,来负责这一区域所在信徒的探访联络工作。城镇信徒要以小区或街道为区域,农村信徒也可以自然村为区域,最好每一片区均有人探访,每一小组都有一人作为组长或义务联络员(召集人)。
每一区域的探访队根据需要下属可分设几个不同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二、三人一队是最适合的。成立时要有全面计划,如编排探访对象和人数,减少漏失情况,最好事先知道探访对象的具体情况。事前队员可有训练、交流。新的探访员在探访小组里可跟有经验的队员学习、训练。边工边学。
(2)由传道人寻找特色适合的人选
因为这是属灵的事情,故不能因为乐意参加的人多而放松条件,应认真挑选适合的人。传道人联系信徒相对而比较广泛,也了解一定数量的信徒灵命及其他情况,因此由他们来推荐人来担任探访员相对比较会有把握。有时,不方便公开招募,由传道人凭着爱主爱教会的心来特色探访工作人员,也是理所当然。但所选之人必须是符合上述条件,能够真正做好探访工作的人。多数时候,信徒相对比较拘谨,没有传道人的鼓励,不敢冒失前来报名,因此,教会牧者要善于发现各种人才,包括探访人才,为教会建设服务。
教会内的信徒领袖如执事、长老应该积极参与教会的探访工作,以弥补传道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方。例如一些有病或伤心需要安慰和陪伴的信徒,若传道人不能拨也比较长的时间加倍关怀他们,这里信徒领袖就应发挥的力量。已经在真道上有了进步的信徒也应该踊跃报名参加探访事工,若知某人发生特别事故,应马上跟传道人或长老、执事联系,这样使传道人可及时去照顾,体现教会关心。若教会整体上都能关心探访的工作,在传道人或长老、执事的共同努力,彼此相爱的精神就能在那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了。(3)探访组的带领探访的带领责任无疑要落在传道人或长、执的身上了,因他们是全盘负责整个教会牧养工作的。但由于传道人客观上都相对较忙,不可能很深入仔细地来参与协调、推动整个探望工作。因此,目前普遍的做法应找个助理来促进这事工。
教会的信徒领袖如执事、长老{或是堂委会成员}都是助理的适当人选,因为一般来说他们都有较好的灵性追求、且又能忠心服侍主。若其他信徒也有比较好的灵性,且有一定的事奉经验,擅长与别人接触,对教会探访工作有认识和负担,亦可担任推动做好探访工作助手。助手须具备条件是:必须有重生得救的经验。且有奉献身心和时间,尽忠为主的决心。必须熟悉和支持教会的事工。是一个有效而且成功的探访员。一个愿意与人合作,特别是肯配合牧者开展工作的人,也是一个能设想和策划推行及实现计划的人。
这位“助手”十分重要,是工作的关键人物,其决定性关系到牧养工作之成败。需认真慎重物色。他的工作主要是团结各组成员,协调上下左右关系户,布置探访任务。向上汇报探访结果,联络信徒做好探访工作。
三、探访前期的准备
1、仪表上的准备。探访员的服装与仪表不必过分打扮,但也不可太随便,庆整齐、干净、整洁、庄重为宜。注意去探访时衣着端庄、整洁是对人的尊重,谈吐大方,还要保持愉快健康的身心,维护基督徒的良好形象。
2、心志上的预备。
(1)决定这次探访期望达到的目标。要端正探望的目的,不是出于一种实用主义的目的,如有人把它当作一种“感情投资”;有人为了拉帮结派,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有人纯粹为了拉钱拉赞助等等。这种做法只能助长教会世俗化的倾探望所反映的是肢体间主爱中想到联络的密切,反映的是关心、记挂、问安、交通、团契,反映的是牧养工作的深化和细化。以补满工作中的一些亏欠。向,属灵的素质将急速下降。对教会有百损而无一益。使徒保罗说:“我奔跑,不象无定向的;我斗拳,不象打空气的。”同样,探访工作也应该达到它应达到的目的。探访不是例行公事,流于形式,更不是闲谈或说笑。其主要目的是: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各位信徒的灵性光景和生活情况。使信徒体会到神大家庭里的温暖,教会肢体对他的关爱。软弱的得到坚立;忧伤的得到安慰;捆绑的得到释放;缺乏的得到帮补;迷失的得以转回。主耶稣说:“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约10:11)箴言书的作者也告诉我们”你要详细知道羊群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羊群“(箴27:23)。能不能认识自己的羊,能不能详细知道羊群的景况,只有借探访工作而达成。
(2)对被访者先有较清楚的估计,对被探访的信徒,探访小给成员应事先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例如:姓名、年龄、职业、个性及家庭背景、信仰状况等。更要清楚本次探访的目的,对自己这趟探访有清楚的目标。灵巧地用对方所讲的话作出适当的鼓励和提醒。
3、灵性上的预备。
(1)事先为能实现的任务祷告。探访是带着神的使命去的,不要做成当做的善工,以探访组出发之前,必须同心合意地迫切祈祷,求神赐给从上面来的权柄、智慧和能力(参:太10:1、徒13:1—3)。探望出发前的祷告是必须的,如可为去谁家的方向祷告;为探访员自己心灵的准备祷告,求主洗净良心;为被探访者的情况交托神,使作工有效。另外,教会也可根据“有人作工,有人看守兵器“(尼4:16)的好传统,可安排有人外出探访,也有人在教会专为探访者出去工作祷告,这样的配搭事奉一定蒙神喜悦。
(2)对神有稳定的信心。一切圣工的原则,是不依靠势力才能,而是倚赖神的大能行事。工作如果没有直接迅速见效,或碰到吃“闭门羹“之类的事,不要灰心,有忍耐持久的精神,不轻易放弃。在工作中拓展自己属灵的生命。
四、探访工作的进行
(一)探访的对象:
若要教会探访工作做寿得长远,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探访对象登记,且要小心保管。或要尝试每人以一卡片登记,正面写上个人的简单资料,背面登记探访的日期时间,这样一业,探访的对象就明确,清楚被访者的情况和需要。
本堂已经受过洗的信徒:经常参加聚会的慕道友;经人介绍,对信仰表示有兴趣的朋友。有病、有灾、有难、丧事、或婚事、乔迁、生日、升学、出国等的信徒家庭。初信的人;孤寡老人;落在疾病患难中的人;家庭不和睦的;信心软弱的(包括同工);信仰失迷的人;堕落犯罪的人;外地寄居的人。(参申24:19—24)对现在来说,外地寄居的主要是指外来经商、打工和就读的信徒。因为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心灵寂寞,人生地疏,渴望得到教会对他们的关照(参:申24:19—20)。对于特殊的情况要随时探访。例如:有信徒蒙召归天,天灾人祸及突发事件等。
(二)探访的技巧:
1、合适的时间:
先征求对方的意见或提前预约,若时间选得不当,会引起被访者的反感和麻烦。故我们不要在人家吃饭和做饭时候上门探访,要考虑对方的职业、工作和休息时间。对于不同的区域选择探访的时间也会不同。例如:城市和农村可能会稍有不同。而单就农村来说,农忙和农闲的时候,探访时间可能又会不同。因此负责探访的人员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灵活机动地运用好探访时间。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对于需要休息的人更应该如此。掌握好时间,能给被访者一个良好的印象。
2、有效的访谈
脸带笑容敲门,不可冒然闯进(尤其是内屋)。之后热情问安,然后说明来意。坐姿要规矩,言谈要大方;语气要柔和诚恳,气氛宜轻松自然。即使是很熟悉和信徒,也不可过分随意,对于主人的热情招待,既不可全然拒绝,但也不必全然接受,尽量不让主人忙着累着。先可
浅谈一些家常事以活跃气氛,但要尽快切入正题直奔灵性的事。在主题谈话前的一段引言,应尽量引领对方。在谈话里表示我们对他的亲切关怀外,使他感觉到自己是被欣赏和关心的。尽量向他问一些跟他有关的问题,让他开口说话。既要学会“听”,给被探访者留一定说话的时间,让他把心里的话陈明出来,以便使工作有的放矢。更要善用神的话语“说”,以圣经的例证、别人的见证、个人的经历为主要内容进行劝勉。属于劝诫的事最好不要直接表明,以侧面提醒为佳。你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要简单明了,让被访者心领神会。适当提出一个属灵的挑战,并鼓励被访者对属灵挑战作出承诺或反应。声音要自然,不要太响或太轻、太慢或太快。对家庭不信的成员。要主动与他们接触,真诚建立友谊,待时间成熟时应把福音传给他们,领他们加入教会,不搞有神无神的争论。凡事要以造就人、荣耀神为原则。
3、得体的告别
离开时不忘同心祷告,把这一家交在神手里,也把平安留在这一家中。告别时,只要表现一个基督徒良好的态度充满友善,不管刚才谈话过程如何,总不要堵住下次探访的机会。
探访后,小组的负责同工,最好把每次探访的工作过程、状况、结果以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以供下次参考。必要时可以对特别需要者安排适当的时候再次进行随访。对在探访工作中发现存在的普通问题,可向教会牧者反映。以便在讲道时可以提出适当的指导、劝勉或安慰。更好地按时分粮。若分组出去探访的,教会负责人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小组会议,听他们的报告或合理的建议,研究各样的对策。制定下次探访工作的计划等等。
五、探望的方式:
传统的探望方式是教牧人员自己或另带着几位热心信徒,走乡串户地探望,但过去的情况是:信徒人数少,社会活动少,社会生活节奏慢,信徒家庭就业人口少,所以探望不在落空。而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了!走家串户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里没人!下班忙家务!看电视!家庭成员有别的客人!家里有人三班制!…..所以,现在更需要摸索合宜的方式,使探望活动丰富多彩,而不致成为双方都厌倦的负担。目前大概有以下几种探望方式:
1、一般性探访:
堂外探望:一般情况,教牧人员或长执要挨片探望,在信徒居住比较相近的一片,落脚在其中方便的一家,将周围的信徒召集过来,一道叙谈、劝勉、祝福,安排中心探望点,也就扩大了探望面。当然,特殊家庭当以重点去挨家探望。
堂内探望:根据信徒的不同年龄、层次、文化层次或居住地段,每月安排一次各自的月会,互相熟识,随意茶话,松散联谊,相对凝聚。通过这个活动,起到相互探望的作用。同时,大家还可以了解堂内的情况或提出意见与要求。
定时探望:已经成立的探访小组可在本区域内规定每周某一天为“探望日”。这样可使探望工作经常化、探访目标系统化。这样可以在某一时段内走访所辖区域的所有信徒。
媒介探望:通过电话、信件、贺卡之类进行双向探望,联系于教特与信徒之间,以及信徒相互之间。
节日探望:利用节前、节内这特殊之时,如圣诞、春节、假日等对某些信徒进行走访。既送去节日快乐和温暖,又了解他们灵命情况。
2、特殊性探访:
受洗探望:对要求受者挨家走访,一方面摸清了当事人的家庭及有关情况,同时也让初信者感到教会的温暖。
灾病探望:人遇不测,心灵忧伤,需要安慰和鼓励。当教会及时对遇灾患病者以关爱时,才不致其独自承受疾苦。
孤、弱探望:对孤单老人,对软弱肢体,对信心上冷淡、灰心失望者,教会义不容辞要去关心他们了。对症下药,使他们重新扬起信心风帆,重现往日笑容。
喜庆探望:信徒家有喜事,理当与喜乐的人同乐。送去祝贺献上感恩!
六、探访工作注意
1、要细心、不马虎、不走马观花,任务观点。“你要详细知道你羊群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羊群。”(箴27:23)
2、对主人不愿意讲出来的一些“隐私”的事要尊重。信徒出于信任对你吐出的一些涉及须保密的内容如:经济、婚姻及家庭内务等,就当守信不可外扬。这是必要的工作道德。
3、对家里相对贫穷的信徒,要更加亲热与他交谈,不可嫌脏怕臭。碰到比较富有信徒,不要称赞他们的财富或才能,免得他们自高自大,更不可随便拿吃他们的礼物。碰到有病在床的信徒,要近他床前,不可远远站立。祷告要恳切。
4、对还未相信主的家人,要十分友善,尽量与他们保持和睦。不起争论,绝不在他们面前说如“不信者下地狱”这样的话。
5、对时常灵性较弱的信徒,要采取多激励、少责备。多用爱心、少发埋怨。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
6、以即将临终归天的信徒要多讲盼望、忍耐之话,不讲灰心失望的话,同时要教导他如何预备自己、坦然见主。
7、以夫妻或家庭不和的信徒,多讲一些人怎样和睦相处的话,并查出产生不和的因素,做到对症下药,不要加入争辩,而把各人带到基督十架前。
8、对孤独老人更不可轻看,探访时尽可能带一些礼物赠送,以示基督的爱没有忘记贫穷、可怜的人,谈话要有亲切感、敬重感。如有困难,要发动信徒尽力帮助,以显彼此相爱。
9、探访人员不可一男一女,可二男二女或二女一男,免得给撒但留破口。不宜单独行动:有些访问对象应有二人以上同去。(约4:6—7)为病人祷告若有几个人同去会更有力量。
10、不要失去属灵目标,把探访成为社会交际,谈家常,拉关系(提前5:13)的机会。多交谈主恩方面的教训,少谈家内事,更不要背后谈教会内人的是非和长短。勿偏听偏信,轻下结论。除去任何吹毛求疵、批评、毁谤的事。你去探望,目的是为了造就,不是叫你去拆毁。所以不要随便谈论是非或引起争辩的事。
11、不能也于人意安排,体贴自己意思。只去那些自己喜欢或谈得来的信徒家或者常去那些比较富裕的人家而又不去那些相对清贫的人家去,这人产生许多矛盾和误会。探访应按需而去,有引导而去。
12、既不轻描淡写,也别过分严肃正式。探访是属灵事工与生活关怀相结合的工作,不要把每一次探访变成一次门徒训练或家庭礼拜。探访员勿变成一个指手划脚、居高临下的教导者。
13、尊重别人。有信徒家人不但不信,还激烈反对,不欢迎教会中人前去,我们当诚恳的体谅尊重,若被探访者表示不欢迎的态度,应有谦和体恤之心。
14、平易近人。主人爱心的招待与邀请,无情拒绝不好,但随便吃喝也不对。
15、谨防异端邪说。混乱真道的人也常利用探访的方法去诱导人进入陷阱,因此要注意在你的教会肢体中有否有人已经“中毒”?(提后3:6)
16、不宜单独行动。有些访问对象应有二人以上同去。(约4:6—7)为病人祷告若有几个人同去会更有力量。
17、适当的时间长短。一般不宜太长,注意被探访者不耐烦的情绪,探访者人数多少和声音大小也以不影响邻居休息为宜。
18、注意搭配。若二人以上同去,一人谈话,其他人在旁用祷告支持,勿抢话题。
19、遇初信者要求除邪的,最好由主人自己动手。指导都要分清什么才是真正的“迷信品”,什么不是,不可混淆。
20、探访时一般不提及教会捐献之事,免得误会。除非万不得已,又有旁证。一般也不随便接受主人之托带捐款给教会。
21、如无特别委托,一般探访只当以个人或小组名义进行,不随便用教会的名义。
22、信徒如无教牧人员带领或差派,自己的探望面不宜太广。应量力而行,应少而精,应作为自己灵性上的负担而郑重其事。
23、非教牧人员在探望本堂弟兄姐妹时,不可召集临时小集会,以免给撒但的试探留地步。大家闻讯而来相聚,性质就不同了。
24、若无特殊情况,探望者不要带水果礼品,被探望者不要招待吃喝。“上帝的国本不在乎吃喝!“要防止在这圣洁的事上掺杂世俗的虚荣与俗套,防止形成风气,成为双方的负担;
25、探望活动不能影响别人的生活秩序,不能介入人家的家务矛盾。万不能将这一家有琐事或丑事传到另一家。不论你是什么动机;
26、对于探望活动有感动,有条件已经参加了探望小组的人,除了热心与爱心外,要在基本要道、灵修及处世常识等有关方面多下一些准备的工夫。
27、教牧人员有无可推卸的责任,与每一位信徒作这样或那样的交往,而信徒探望则更须知己知彼酌情探望。
28、不要带着不了解其底细的人,或信仰上、生活上信不过的人去作探望活动,不论他说自己如何属灵。如果此人要求你带路则更要当心,最好先带他去探望你们本堂的教牧人员。引狼入室,过莫大焉!
总之,只能以探望为服事,不能以探望为手段,只能在探望中建立,不能要探望中分裂,在主的家中,每一人都可以探望者,也都可以是被探望者。探望应在信徒相互之间,信徒与教牧人之间双向展开,防止单向片面。
如果说讲台布道是撒网的工作,探访则是补网的工作,在整个教会发展的过程中,探访是必不可少的,探访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决定着一间教会的兴衰.教会只有熟悉信徒的光景,才能及时给予喂养,按时分粮给他们.教会唯有做好探访工作,才能了解每一位信徒的光景,并针对性地给予帮,做到疏而不漏。
标签:基督徒怎样定位人才
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访客 评论于 2022-09-18 20:23:09 回复
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目标很清楚,目的也很明确,它们都明白自己的功用,也知道造物主创造它们时的意图,就不敢辜负神和人类对它们的期望。人很容易在别人的推荐力捧下,而飘飘然,不能自我,以为自己就是"王"了。然而它们不想作众树之"王","飘摇"在众树之上。只是想找回自己,只想作回自我,别
访客 评论于 2022-09-18 20:01:56 回复
人是婆罗门)的地位,后来政教合一就自然不用说了;基督教就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从基督教创教到被定位罗马国教,宗教和政治的相适应,并最终双方互相妥协,基督教教义随着政治需求发生变化,政治的变动影响了宗